12月10日,上海洋山四期正式開港,系全球最大的單體全自動碼頭。在碼頭西側,停靠著一輛標有“中國海關”字樣的白色卡車,這輛海關監管車伸出展臂,就能架起一個檢測門。無人駕駛的自動導航集卡從檢測門下穿過,就好像做了一個全身CT,集裝箱里到底裝了什么,一目了然,整個查驗過程,耗時不足15秒。
“車不用停,在這里掃完后,車直接就開入堆場。海關智能監管模式配套智能碼頭啟用,使貨物停留港區的時間進一步縮短。”上海洋山海關物流監控四科科長徐波所說的,正是海關契合洋山深水港四期全自動碼頭,建立的“智能監管模式”。
依照以前傳統的碼頭作業模式,收到海關查驗指令的企業,需要先去港務部門排查驗計劃,再吊箱至查驗場地,中間涉及不少環節,需要耗費很多時間。現在啟用全自動碼頭并采用智能監管模式后,前期環節縮短為一個卸船環節,完成卸船的貨物由自動導航集卡按照預定路線,直接運抵查驗場地。
為了全力支持洋山深水港四期建設,與碼頭“自動化”“全封閉”特征深度契合,洋山海關積極建立“驗放自動化、監控遠程化、通關零等待、物流零干擾”的智能監管模式,在支持無人自動碼頭高效運作的同時,最大幅度提升通關速度。
除了現場查驗,智能監管還體現在大數據系統中。海關將查驗模塊嵌入碼頭的運營管理系統,一個集裝箱還沒到岸,海關就已掌握其物流信息,并提前進行風險判別,通過減少對低風險商品的干預,進一步提高通關效率。